WFU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推薦家長:MIT 最精實思考創做力



近年來的教育口號


每次參加教師研習的時候,常常會聽到的幾個口號:創新、做中學…等等,聽起來很有道理,但談何容易。創新該怎麼教?做中學也調有什麼課程來配合,光想到材料與費用就頭大,因此在教學現場,大多都還是以課本為主搭配媒體教學的。

看完宮書堯博士的這本書,就可以徹底理解創新和做中學如何落實在生活中。

MIT的價值


宮博士的求學歷程真是多數台灣學生的寫照:只會理論、沒有任何實務經驗,只對自己就讀的科系有深入了解,其他東西毫無興趣,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只想要安穩拿到學位,出社會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如此而已。

在MIT做研究,讓宮博士理解到自己以前的認知是膚淺的。第一次到烏干達,以為當地人沒有乾淨的水喝,就和同伴聯手想做濾水設備,然而缺乏經驗、不了解非洲當地的人文習俗,讓他們花很多心力做成的東西和現實脫鉤,變成毫無用處的廢物。

宮博士也加入救護車隊,從中學習如何領導下屬即與病人溝通的技巧。甚至還幫救護車打造了一個既便宜又簡單的防止救護車空轉引擎系統的設計。

教育觀念的不同


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就是「從做中學」的道理,可惜許多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沒有發現問題,就是只會坐在原地等答案、等老師家長伸出援手。

剛進MIT的時候,宮博士就是典型的台灣學生:沒有自信、乖寶寶型的書呆子、不會交朋友、沒有領導能力,認為老師有一切的答案,只要遵從老師家長的建議,一切都能一帆風順。

但是MIT不給正確答案,你得自己想辦法摸索。他給你需要的資源,但你得自己想辦法爭取,然後,一切後果自行負責。

記得有一次去逛好市多,兩個孩子攀住推車的邊緣玩耍,還沒上電扶梯,旁邊的工作人員就已經大喊:「危險!」美國好市多怎麼就沒有這樣的安全服務呢?

我跟老公抱怨了一番,他認為那是因為在美國如果小孩因為玩推車受傷了家長會自己負責,但在台灣,家長可能會告好市多吧!

與其花很多時間金錢補各式各樣的才藝,每一次考試的成績都錙銖必較,是否更應該思考:培養孩子什麼樣的能力,才是他這一輩子最受用無窮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