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聖地牙哥的自然科學博館





自然歷史(親子)博物館


巴波爾公園(Balboa Park)占地1200英畝,裡面總共有15座的博物館,因為公園實在太大了,本想開車在旁邊繞一繞,感受一下這個公園到底有多大的,但因為很想看一下美國人的科學博物館跟台灣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所以就選了其中的一個標榜親子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龐大的標本群


博物館裡面有很多標本,有一樓專門展示各種動物的骨頭和化石,跟奇美博物館有點像,但是數量多很多。

幼兒對於這些標本只是走馬看花,但對我們這些大人來說真的很有吸引力,因為很多都是課本上有教,但從未親眼看過的東西。






生動精采的呈現方式


還記得最近一次跟小朋友去高雄市的科工館戶外教學,我們參觀了莫拉克風災的重建展示。館裡面有一個「重回莫拉克」的沉浸式劇場,能讓觀眾身歷其境地回到風災的那一天。

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有類似的小劇場,為了讓觀眾體驗沙漠的生活,劇場裡搭了一個小帳棚,藉著說故事的方式,將夜空中的星星、沙漠中常見的動物,以及動物的叫聲模擬呈現在牆壁上,非常有創意。




科工館四樓有一個地震體驗的區塊,裡面有一組泡棉做成的教具,用來展示正斷層和逆斷層的結構。正斷層和逆斷層的地形在地理課本裡會教,科工館把課本上的圖片用實物原封不動的呈現出來。

自然歷史博物館不太一樣。館方做了一個非常擬真的地層,地層裡面有岩漿。旁邊有一個搖桿,用力壓下去,左邊地層就會把右邊的地層拱起來。

科工館的模型,就很像沒有包糖衣的藥,看起來不好吃。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模型就彷彿用五彩糖果紙包裝、撒上一些甜甜的糖粉,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就想去摸一摸、玩一玩。

傅柯鐘擺






這個超級巨大的鐘擺從很高的地方垂下來,地上放了一圈石頭做成的骨牌,有幾個已經倒了。

看到這個奇怪的裝置,直覺它一定跟某中科學原理有關係,雖然一旁有解說,但是看到那如外星文字般的英文,我的直覺就是:問老公。

老公看了說不知道,我又問了妹妹和妹夫,他們也都不知道。我站在那裏著迷的看了很久,老公忽然跟我說:「那是傅柯鐘擺,是用來證明地球自轉用的」。他稍微講了一下原理,真的好有趣喔!我問他怎麼知道,他說因為他有在讀書。言下之意就是我讀書不知道都讀到哪裡去了,哼!

如果帶學生來這裡,讓他們實地感受這些東西帶給他們的知識震撼,一定能引發他們的興趣。

我覺得美國人的科學教育真的做的很棒,他們懂得把科學原理包裝得很有趣,讓你忍不住想去探索、想了解其中的奧妙,連禮品店裡的玩具,都是用簡單的科學原理包裝成可愛的商品,引誘小朋友把玩。

這個自然歷史博物館值得在裡面待上一整天,可以看的東西實在太多,一邊看還可以一邊比較美國跟台灣策展的功力,說真的,美國的孩子好幸福!